新闻动态

news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文汇报》报道港湾│沼泽地上建电厂,中国技术“点土成金”

发布时间:2023-10-20

阳光沙滩、椰林飘香,位于印尼首度雅加达北部,一座围海造田的新城PIK岛正破茧而出,道路、商业、住宅等渐次铺开,城市新地标吸引着游人如织。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烂泥地,上海港湾集团迎难而上,与烂泥地较劲,自主研发的“高真空”系列技术将造价节省30%以上,将沿海沼泽地变为可开发利用的“宝地”。

软土硬化是世界级的难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从上海出发走向“一带一路”,十多年来,上海港湾的足迹遍布东南亚、中东、 南亚、拉美等地区,涉及机场、港口、公路、铁路、电厂、市政等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书写着“中国建造”的新奇迹。“我们在‘走出去’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项目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让他们亲眼看到,中国企业是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从而真正赢得当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上海港湾集团董事长徐士龙不无自豪地说。

点土成金,完成一个个“不可能的任务”

在徐士龙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大号地球仪。他坦言,一开始出海的过程非常艰辛,但随着一个又一个项目落地,上海港湾“点土成金”的原创技术不断“出圈”,打破原先由欧美企业、欧美标准主导的局面,全球“朋友圈”越来越大。

印尼龙湾电厂正是其中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徐士龙还记得,这座电厂选址在海边滩涂沼泽,软土厚达20余米,大型设备无法进入,同时还是地震烈度8度的强地震区。“当时,国外专家断言现有场地不可能建设电厂,我们的工程师经过谨慎计算、反复论证,给出全新方案,突破施工难题并节省大量成本,成为中印合作的典型项目。”

在新加坡,填海造地建设的樟宜机场T5航站楼软土地基处理深度达62米,上海港湾采用高真空预压技术对约360公顷土地进行改善,满足机场跑道、滑行道等不同功能区的使用需求,为整体地基节省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为业主节省约25亿人民币的工程造价,标志着中国的软地基处理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泰国,上海港湾在乌塔堡国际机场项目中凭借“高真空击密”专利技术,首度叩开以日本和欧美技术为主流的泰国市场大门,中国地基处理技术以独特的技术优势提升泰国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大幅节省工程造价。

自主研发,从上海走向“一带一路”

与泥土较劲,是徐士龙奔忙了一辈子的事业。伴随着1999年左右浦东大开发的契机,徐士龙来到上海创业,专门从事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新技术的研发。经过600多个日夜的艰苦努力、先后投入近千万元,他终于成功研发出快速“高真空击密法”的软地基加固处理新技术,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这项技术不用添加任何材料,用真空制造压力差,把软土分子间不易流动的水挤出来,使软土硬化,可以做建筑地基。”徐士龙介绍,这项新技术通过施加“正压”,结合真空“负压”形成超过一个大气压的压力差,“通俗地讲就是把‘嫩豆腐’变成‘老豆腐’,再变成‘豆腐干’,相比传统方法具备质量高、成本低、工期短、低碳环保的优势。”

2003年,这项新技术率先在上海外高桥港区软土地基加固处理项目中大获成功。随后数年,徐士龙带领公司先后完成浦东机场二号跑道改扩建项目、洋山深水港、临港新片区等上海重点项目,并参与宁波港、渤海港、环太湖等国内300多个沿海大项目工程。

“从2008年起,上海港湾开始走向世界,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如今,海外市场占集团业务比例超过80%,其中超过八成位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徐士龙介绍,公司拥有全资海外子公司20余家,境外员工占比达75%以上。不同于以往中国建筑行业以劳务输出为主的“走出去”方式,上海港湾成为“中国建造”技术输出的开路先锋,向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输出专利技术优势和岩土问题综合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地位。

从输出技术到输出“中国标准”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十多年来,围绕着中国原创技术精益求精、在海外良性发展,上海港湾在上海成立设计研究院,不断完善核心技术,更广泛地适应各种需求,在海外持续深化全球布局和服务能力,注重为当地创造价值,就这样,上海港湾从一家工程公司成功转型为科研设计为主的大型跨国企业,以更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在印尼,真空预压法成功应用后,受印尼政府委托,2016年上海港湾联合印尼公共交通部、印尼岩土工程协会一起制定地基处理国家标准,2017年印尼政府颁布了一项“真空预压”技术的应用规范。这是“中国标准”的成功输出,对于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重大项目将提供重要帮助。印尼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正义说:“如今在印尼岩土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遇到任何不利于土壤的问题需要解决,只要联系上海港湾集团,他们就能提供有用、高效的解决方案。”

眼下,PIK岛已完成20平方公里建设,3期、4期工程正有序进展。与此同时,上海港湾还在挑战另一项高难度的基建项目——印尼雅加达卡里巴鲁港,港口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采用吹填淤泥形成满足使用要求的陆域。卡里巴鲁港口项目总包方项目经理伊赫桑说:“上海港湾不仅带来了中国技术,还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印尼施工工艺、材料和人员配置,双方的技术合作有效提升了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

(文章来源:文汇报)


版权所有 © 上海港湾集团

Copyright@2024 GEOHARBOUR

沪ICP备12032554号-1